当前位置: 首页> 媒体中心> 集团要闻

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 王文彪等十位绿色人物畅谈“两山路”变迁

  • 来源:
  • 时间:2018-10-20
分享到:分享到QQ空间分享到微信分享到新浪微博

今年是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。10月24日,在第四届世界人工林大会期间,由全国绿化委员会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、中国绿化基金会举办的“绿色中国行——走进美丽三北大型电视访谈:两山路上看变迁 绿色中国十人谈”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著名林学家沈国舫,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局长张炜,“联合国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”获得者、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与资源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,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、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文等十位绿色人物参加访谈,畅叙“两山路”数十年的变迁。

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 王文彪等十位绿色人物畅谈“两山路”变迁
 “三北”(西北、华北、东北)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2.4%,涵盖我国的八大沙漠、四大沙地。1978年,党中央、国务院作出了建设三北防护林的重大决策。40年来,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勤劳智慧的三北人民努力构筑这道“绿色长城”,谱写了人与自然重修旧好、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。
刘东生表示,三北工程取得的伟大成就表明,沙化土地是可以治理的,乔灌草结合治沙是必须的,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兼顾是可能的,政府主导、农民主体、社会参与是可行的。在40年可歌可泣的建设中涌现出了塞罕坝、库布其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和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、“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”获得者王文彪等一批先进个人,向他们致敬。
张炜介绍了几代三北人薪火相传建设三北防护林的艰辛历程,从三北工程的立足点、长远性、战略性、全局性的高度阐述了其重大意义。张炜认为,三北工程之所以成功,得益于坚持改革创新,坚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,坚持以人民为本,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工程建设。
沈国舫介绍了三北地区的地质条件与环境变迁,从三北工程的科学性、遵循自然规律的角度探讨了生态修复和科技创新的关系。沈国舫认为,三北工程在为改善祖国半壁河山面貌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,也探索和积累了治理生态脆弱区的宝贵经验。
王文彪讲道,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一项跨世纪工程,亿利治理的库布其沙漠是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30年来,亿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投入产业治沙资金300多亿元、公益治沙资金30多亿元,规模化治理沙漠910多万亩,相当于1/4的以色列国土面积,让库布其及周边群众10.2万人脱贫受益,创造了治沙富民的库布其模式,遏制了吹向北京的沙尘,为三北“大绿色长城”建起了一段“小绿色长城”。


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 王文彪等十位绿色人物畅谈“两山路”变迁

王文彪认为,亿利之所以能让一座沙漠变成绿洲,变成一个经济基地,核心是创新。第一是理念创新,通过认知革命,把沙漠当成一种资源,认识到沙漠是可以治理的、可以利用的。第二是技术创新,先后发明了微创气流法植树法、风向数据植树法、甘草平移技术、无人机植树等核心技术。第三是产业创新,发展起生态光伏、生态旅游、生态农牧业等绿色循环经济体系。这些创新的模式已经走进了我国西部广大地区,并正在走向尼日利亚、摩洛哥等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。
王文在发言中表示,生态建设不能光靠政府,还要依靠金融的力量、市场的力量、思想的力量。亿利集团以市场化、产业化治沙,走出了一条“治沙、生态、产业、扶贫”四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,为世界防沙治沙贡献了智慧。王文呼吁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能像王文彪这样投身于绿色生态事业。
三北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,需要一年接着一年干,一代接着一代干,撸起袖子加油干。王文彪感言,亿利将继续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进一步推广库布其模式和经验,让地球上的沙漠越来越少,绿洲越来越多。